宁德生活圈

网站首页 宁德茶叶 > 茶企信息 > 正文

周宁泗桥乡泗桥村海拔近千米 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厂里

2021-03-30 16:59:34 茶企信息 来源:茗茶网
导读 拥有10 7万亩茶园的周宁县,涉茶农户达70%以上。本期助村聚焦三位风格迥异的茶人,说说周宁的茶事,看看这座平均海拔800多米的云端之城,如

拥有10.7万亩茶园的周宁县,涉茶农户达70%以上。本期助村聚焦三位风格迥异的茶人,说说周宁的“茶事”,看看这座平均海拔800多米的“云端之城”,如何让茶叶带动村民走向小康生活。

周宁泗桥乡泗桥村海拔近千米,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厂里,从上海回乡创业的新茶人、福建润鸿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慧鸿侃侃而谈。2018年,原本在上海从事茶叶贸易的阮慧鸿返乡,开茶厂,拓茶园,产供销一条龙地做起了周宁白茶。

阮慧鸿把乡农机厂升级改造成茶厂,设计了古韵十足的展示空间,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茶做成“茶+”。展示空间里特设了直播室,团队的小伙伴每周都会进行一场网络直播。

“我们有了自己的京东店、微店,也开了抖音、快手号,还和邮乐购达成了合作协议。”阮慧鸿表示,今年线上布局的步伐正在加快。

回乡后,阮慧鸿和父亲在邻近的政和县澄源乡上榅洋村承包茶园350亩,种植福安大白和福鼎大白。2019年,公司完成了四个品牌的注册登记。

阮慧鸿还利用泗桥村接近千米的海拔打出了“亚高原白茶”的概念。对白茶的包装,他也契合年轻人追求便捷、易泡的需求,推出了“饼干茶”、像巧克力球一样包裹锡箔的“龙珠茶”等小包装,还将大块茶饼做成了可手撕的松压小茶饼。为培养年轻人的饮茶习惯,还特别计划设计自有品牌的茶具产品,“从冲泡开始,做年轻人喜欢的茶”。

“虽说目前茶叶的主要消费群体仍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但年轻消费者正逐渐增多。”阮慧鸿和团队钻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看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他们提升包装颜值,还给寿眉、银针、白牡丹等茶品安上了动听的名字,风和日丽、丹凤朝阳、枯木逢春……

从上海回到故乡,由销售端转向生产端,阮慧鸿直观地感受到做好茶,惠及乡里的意义。自从去年开始,润鸿堂承包茶园不仅给村民直接带来十几万元的租金收入,还带动了村民的茶青销售。“去年公司在村里收了40多万元的茶青,基地采茶高峰期要雇工40多人,日常茶园管理也雇用村民,劳务支出超过15万元。”阮慧鸿的父亲阮承满说道。

当了30年的村支书,近60岁的陈桂清见证了周宁县首章村茶产业从无到有。

海拔800多米的首章村地处偏远,曾经是典型的老区贫困村。陈桂清从隔壁村嫁过来,说起首章村的过往也是摇头。“那时茶青一斤卖18元,我想种却不知道茶苗去哪里买。”20世纪80年代,陈桂清到玛坑茶厂拣茶青,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茶,后来萌发了种茶的念头。

1988年,周宁县人大挂点帮扶首章村,时任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林清下乡问计群众,想发展什么产业,已经当上村妇代会主任的陈桂清提出想种茶。

李林清同意并提出由县里补贴茶苗钱,发动村民一起种。“当时全村180户,村干部们一家一户做工作,最终拿出128亩山地。”陈桂清回忆说,县里每株苗补贴0.7元,就这样首章村开始种茶,初期种的都是“福云6号”。

“首章交通不便,茶青得挑到福安卖,靠茶贩来收购,价格都是别人说了算。”陈桂清认为,建茶厂做加工才能掌握主动权。1989年,她办起了首章第一家茶叶加工厂。

如今,首章村集体经济从“零”逐步发展壮大到现在年收入3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这一切源自10年前陈桂清的“无私”之举。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她主动将自家的茶厂低价转让给村集体,并成立首章茶叶专业合作社。陈桂清还发动组织6名村两委成员每人贷款8万元作为集体茶厂运营本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启了首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之路。

多年种“福云6号”,陈桂清寻思,产量虽大但卖不出高价,必须换种。她带着村民到安溪、福鼎等地学习参观。“在安溪,我们跟茶农一起干活,最长的跟了一个月。”

学习归来,村民接受了换种。如今,首章村的1100多亩茶山种了7个品类的茶叶,金观音、金牡丹、白芽奇兰、福鼎大白等新品种的加入改变了茶树品种单一的局面。

茶叶给首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2200元提高到现在的18000元。

村里的7户精准扶贫户主要是因残或者因病致贫,村里让他们加入合作社。除了每年3000元的股份分红,还能在茶厂获得一份稳定工作。村民郑兴利的妻子早年患骨癌,为了治病家中负债累累,在茶厂务工以及分红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超过6万元。“顾得到家里,收入也不错,挺好的。”老郑很知足。

最近正值夏茶采收,一位大姐朴实地说道:“一天下来能采千把斤茶青,收入800元。”据陈桂清透露,去年合作社仅劳务支出就达到60多万元,雇工采茶,每天女工100元,男工150元。

苏文达:另辟蹊径,茶山建起游乐园

今年初,苏家山休闲农业基地又新增了一条玻璃眺台,这座山城网红游乐园又添了新景致。

10年间,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从昔日贫困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明星村,成为县城人都必须来的打卡点。苏文达就是那个“点金手”,他在山村建起了一座游乐园,去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元。

苏家山村群山环绕、地势陡峭,早前交通不便。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苏文达返乡创业,他带回的不仅是雄厚的资金,更是理念和信心。

2009年,苏文达竞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后又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把整修道路、打通交通瓶颈作为头等大事。在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他把自家房子抵押给银行,带头动员村两委贷款垫资,筹资700多万元,建成一条总长4.6公里,路牌、护栏、减速带、绿化带等一应俱全的通村公路,进城时间缩短至20多分钟。他还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引来自来水,牵了电线,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水、电问题。

交通瓶颈打破了,怎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县乡两级的指导下,苏家山村确定了“农旅融合,产业扶贫”的发展思路。2009年,苏文达牵头注册了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溢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他改造茶山,给茶树换种,按照无公害标准种植养护,注册了“九凤山”茶叶品牌。苏文达给茶统一定价,一公斤4000元,一分不少一分不多,“查出农残我奖励百万元,我对自己的茶有信心”。

2013年,为了让茶商近距离接触苏家山的茶,感受茶山美景,苏文达在茶园上空建了一条玻璃栈道,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他乘势而为,把茶叶基地当旅游景点打造,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陆续在茶园基地建设观光道、茶山休憩亭,拓建玻璃栈道,新增滑索、丛林穿越、飞碟登月等项目,使之成为风光独特、设施完善、互动性极强的“茶山上的乐园”——苏家山休闲农业基地。去年五一假期,尽管受到雨天影响,但基地5天营收了69万元。

村里特色产业规模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苏文达和村两委把目光转移到关心关注贫困户、残疾人等群体上。他组织25名党员和群众成立“党群联动致富组”,为30多名村民发展生产提供贷款担保;先后引导40户村民以土地流转、资金等方式入股苏氏公司,每年从公司获得分红,其中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游乐场固定雇用劳动力超过40个,加上临时劳务,每年吸纳近80人就业,还惠及了邻村村民。

44岁的苏家山村民苏石发,23年前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他家里有4个孩子,妻子是全职主妇。他和村里另一个贫困户承包了游乐园碰碰车项目。“节假日,我们每天净收入300多元;村里还安排我到休闲农业基地帮忙看车,一个月还有2600元的工资。”苏石发说。

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苏家山村全部脱贫;2019年,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茶叶等各项收入超过1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8万元。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猜你喜欢: